--科部簡介
|
一般外科
成大醫院一般外科自創院時即設立,在前主任林炳文院長、李伯璋教授、黃士銘教授、洪崇傑副教授,現任趙盈瑞主任及眾醫師努力下,手術人數逐漸上升,每月平均手術人數在250人以上,並且逐年增加中。不管是醫學技術的熟練度與新技術的開發(例如腹腔鏡手術、達文西機械手臂微創手術)等,成大一般外科皆以人為本的心態提供病患更優質且舒適的醫療環境。
|
|
|
整形外科
創科迄今,總計完成六百餘例斷指再移植及踰兩千例手外傷病患之診治,近來更擴及臂神經叢損傷重建高難度手術之執行,成效卓著;其原因在於:顯微外科訓練紮實,經動物實驗奠定嫻熟技巧,因而可使斷指再移植獲致成功率85%以上之高水準,長期嘉惠工業意外之受害者,深獲好評。
1995年完成首例顱面神經麻痺復原手術,迄今已進行兩百餘例自體組織移植乳房切除重建手術,成果斐然。利用三度空間電腦影像與實體模型製作技巧,實施高精密度之骨骼重塑手術,嘉惠愛美人士與腫瘤切除後骨骼缺損病患。
於1997年,研發大腿前外側皮瓣自體組織顯微重建;配合惡性腫瘤治療團隊,每年完成逾百病患之複雜性顯微重建手術包括頭頸部、婦科領域、神經外科範疇胸腹部癌症、乳癌以及骨骼系統之各類腫瘤、個案數量年年增長,成功率達九成五以上,此顯微皮瓣之解剖分類,更刊登於世界知名期刊,影響深遠。
於1998年引進高比例皮膚擴張移植方法,拯救重度大面積燒傷病患,躋身於國際水準。目前著重組織再生工程、幹細胞研究、自體脂肪移植以及骨骼替代性生醫材料之研發,可望對相關的治療領域帶來不斷創新的契機。並為文發表經驗,見諸國內外期刊。
顱顏面重建美容手術領域,配合工學院影像模擬技巧,利用三維電腦繪圖及演算、設計,輔佐各項顱顏面重建塑形手術,能確保迅速、安全、精確的手術技法,成效卓著。
|
|
心臟血管外科
成大醫院心臟外科為病患服務的範圍,包括各類型先天性心臟病、冠狀動脈疾病,瓣膜性心臟病,主動脈疾病,重度心衰竭及週邊血管疾病等。開心手術的數目每年逾兩百例手術,主動脈支架每年約五十例,而週邊血管手術量也逐年增加,目前每年約有兩千例手術。
本團隊為南台灣民眾提供心血管病患全方位的醫療服務,包括小兒先天性心臟病的緩和手術與複雜性完全矯正手術,成人心臟病常見之瓣膜置換或瓣膜修補手術,冠狀動脈繞道手術,胸腹主動脈手術及心臟移植等。近年心血管外科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手術創新上亦日新月異,成大心臟外科也與世界頂尖的醫學中心一致,追求更進步、更完美的發展。
目前本團隊在成人心臟瓣膜疾病部份,除原本的瓣膜置換手術之外,瓣膜修補手術之比例也日漸提高,成果卓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成大心臟外科擁有專為支架手術及複合式手術設計之複合式開刀房,在開刀房內同時兼具血管攝影及心臟手術之功能;因此,對於複雜的主動脈疾病,除傳統之主動脈置換手術外,胸腹主動脈支架手術、甚或複合式手術也已有相當的經驗及成果。
在重度心衰竭的病患治療上,除原本已成熟之心臟移植外,近年更發展左心室輔助器之置放,對於重度心衰竭病患之照護更趨完整。據健保署2014年所公布之資料,成大心臟外科為全國心臟移植後三年存活率最佳之醫院,此為南台灣民眾就醫之一大福音。
|
|
神經外科
每年開刀數約壹仟陸百台,手術項目包括顱底腫瘤手術、腦血管動脈瘤、複雜性腦血管瘤血管重建手術(EC-IC bypass)腦部動靜脈畸形、腦瘤(含括惡性腦瘤客製化手術與輔助化療電療)顱內顯微血管減壓手術、顱內出血、腦部電腦立體定位抽吸及導航手術、頸動脈內膜切除手術、脊椎腫瘤、脊椎前位或後位融合手術、高位頸椎手術、脊椎微創手術、 脊椎內疼痛葯物幫浦植入手術、水腦症之腦水分流手術、椎間盤切除術、脊椎椎弓切除術、高頻熱能治療(RF)手汗症及狐臭、腕隧道症候群等等,更有結合外科手術與血管內攝影治療之混成手術室(Hybrid OR)可供運用,處理多重腦外傷,複雜腦部或脊椎疾患病人,舉凡國內現有之任何神經外科手術,本科皆可順利進行。
成大醫院神經外科之理念
(一) 優質醫療之堅持—重質不重量
神經外科醫療牽涉病人之腦及脊髓,影響病患之健康福祉為所有器官系統之最。一直堅持之信念為戒慎恐懼處理每一個案,病例不求多,著重的是好好處理每一病人,減少併發症。
(二) 精益求精之手術技巧—求好不求快
神經外科病人之預後,神經外科之手術技巧實決定其大半。十數年一直事必躬親進行精細冗長神經外科手術,其中顱底顯微手術動輒十數小時,皆堅持不吃/不喝/不拉一氣呵成,其身心之煎熬疲累實非筆墨所能形容於萬一。
(三) 珍愛病人之執著---求成就感不求功名祿
對每一神經外科個案都視「藝術品」細心雕琢,這種持續追求完美的行醫態度,不會帶來升官發財,所追求的無非是完成一件一件滿意的「作品」的欣喜感。
|
|
胸腔外科
本科成立於民國1988年6月,草創之初僅有吳明和教授一人獨挑大樑,至2016年已陸續訓練了賴吾為、周楠松、林木源、曾堯麟、蔡岳峰、張家銘、顏亦廷、陳盈元、黃維立、李武駿、張凱惟、吳維喬、甘錦康、張逸謙、鄭喬駿等共十五位胸腔外科專科醫師,其中蔡岳峰醫師為嘉義聖馬爾定醫院胸腔外科主任,張家銘醫師為嘉義基督教醫院胸腔外科主任及李武駿醫師為郭綜合胸腔外科主任,吳明和教授已於2008年7月退休,目前科內主治醫師,包括曾堯麟教授兼主任、賴吾為教授、顏亦廷副教授、陳盈元醫師、黃維立醫師及張超群醫師,另包括兩位專科護理師及二位開刀房專責護理師。
在吳明和教授領導之下,本科一直是南台灣治療胸腔疾患的重鎮,在處理肺部疾病及食道疾患上成績均是有口皆碑。早期以外科手術治療肺結核、腐蝕性消化道傷害及食道重建聞名全國,對於氣管及支氣管手術也多有著墨,並且均已將這些寶貴的臨床經驗發表在國際聞名的期刊。近幾年來胸腔鏡微創手術已成為胸腔外科治療疾病的主流,本院也自2007年7月健保局開放胸腔鏡手術於肺部及食道切除後,發展此類手術,目前已施行胸腔鏡肺葉(包括肺節)切除手術1000例以上,在全國的大型醫院名列前茅,其中更包括領先全國的胸腔鏡袖式肺葉切除手術,與困難的肺結核肺葉(肺節)切除手術均以胸腔鏡來完成。此外,本院的胸腔鏡肺節切除手術(segmentectomy)的手術數目也居全國第一,2015年整年本院肺部切除手術以胸腔鏡完成者已達640例,目前約9成病患之肺部切除均可以胸腔鏡迷你微創的方式來完成;自2015年4月起本院也積極發展單孔胸腔鏡肺葉及肺節切除手術,目前也已各完成100例,在國內也是名列前茅。成大醫院可說是胸腔鏡微創手術的重鎮,目前並提供中國大陸及東南亞醫師參訪單孔胸腔鏡肺節切除手術,協助提升鄰近國家之手術技術;除胸腔鏡微創手術外,本院也提供機器人手臂輔助肺葉、肺節、胸腺及腫瘤與食道切除手術,是國內少數可以施行機器人手臂輔助肺節切除手術之醫院。自2004年6月完成第一列雙側肺臟移植手術後,本院也持續提供末期肺病患者接受肺臟移植之機會,是目前中部以南唯一有施行肺臟移植手術之醫院,嘉惠雲嘉南地區的病患甚多。
除注重臨床工作外,也積極鼓勵科內成員出國進修和自我成長。曾堯麟教授曾至美國匹茲堡醫學中心從事肺臟移植研究,並於哈佛大學麻省總醫院移植生物研究中心接受異種移植基礎與臨床訓練;賴吾為副教授及林木源醫師均曾前往日本東京國立癌症中心接受短期的肺癌相關研究及訓練,賴副教授也曾赴美國紐約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從事長達一年之肺癌研究;顏亦廷醫師也至日本京都大學學習活體肺臟移植。除曾主任已獲博士學位外,目前顏亦廷醫師、陳盈元醫師及黃維立醫師均就讀於成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博士班,期望經由基礎醫學之訓練,能與臨床更緊密的結合,讓本科在學術方面有更上一層樓的表現;而蘇秉驊博士也自2016年起擔任本院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並加入胸腔外科的研究團隊,讓胸腔外科基礎研究之發展能更上一層樓。
未來本科仍將秉持醫院治療急、重、難、罕之使命,為南部地區之胸腔外科病患提供最優質的服務。
|
|
小兒外科
對於各種小兒外科疾皆有相當豐富經驗。如消化系肝膽外科、泌尿外科、無肛症手術、一般小兒外科疾病、小兒內視鏡外科等。提供溫馨、愛心、耐心、同理心的環境,達國際水準之治療。目前發展與婦產科合作發展胎兒外科手術。
膽道閉鎖---90% serum bilirubin level ↓ (<2mg%) , 一般1970年代為25-40%, 2006年為37-76%。原因為:
1.個人手術技巧的精進。
2.早期(由手術當日或術前)、低劑量 (1-1.5mg/kg/d)、長期(3-6月)的steroid使用。
超短的術後住院日
Choledochal cyst—POD 2#進食,POD 3#出院, 一般POD 7-10#
Imperforate anus, takedown of double colostomy—POD 1#進食,POD 2#出院, 一般POD 5-8#
Vesicoureteral reflux, antireflux procedure—POD 0-1#出院, 一般POD 3-7#
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 dismembered pyeloplasty—POD 0-1#出院, 一般POD 5-8#
Hirschsprung's Disease in neonate POD 0-1#進食 POD 1-3#出院,服POD的7-10#
|
|
移植外科
1990年9月完成首例活體腎臟移植,1991年3月完成首例屍腎移植以來,迄今(2016年)共完成施行488人次的腎臟移植手術,其中以腹腔鏡進行活體腎臟捐贈與移植個案有187對,定期於門診追蹤之移植患者400餘人,2006年2月順利完成南部首例血型不相容腎移植。此外,於本科登記等待腎臟移植病人約千餘人。
在腎臟移植手術深厚的基礎之下,於2001年3月成功完成雲嘉南地區首例肝臟移植,2009年5月進行首例活體肝臟移植,迄今共完成135肝臟移植手術。2014年5月開始進行血型不相容肝臟移植,2016年5月開始進行大愛肝臟分割捐贈手術,受惠更多等待的病患。
2001年6月成功進行首例肺臟移植,為全國少數執行肺臟移植的醫學中心。
目前本院是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 (OPO)南區專責醫院之一,負責南區器官勸募與移植相關業務。本科積極推動腦死器官捐贈觀念,並著重於社會人文教育。代表本院器捐薪傳生命的『大愛不死』ㄧ文,編入國小翰林出版社國小六年級上學期國語課本--第五課,提供全國在學學子得以學習器捐薪傳生命的感人故事,為疾病末期患者得以獲得新生的契機。本院移植團隊推動器官捐贈與做法更榮獲生策會2006年國家品質標章之榮耀。
|
|
大腸直腸外科
成大醫院一直是嘉南地區治療大腸直腸癌的主要中心,致力於中低位直腸癌的括約肌保留手術,使病患免除人工肛門的不便,另外術前術後輔助性的電療及化療可以幫助提高存活率。每年新收治案例約有350位,據統計,成大醫院大腸直腸癌患者的五年存活率(第一期:84.2%,第二期:75.7%,第三期:65.0%,第四期:12.1%;不分期整體存活率:58.6%),與世界各大學醫學中心及文獻報告相比毫不遜色。第一期和第二期的五年無病存活率為97.4%和92.1%,因而可知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的好處。因此,民眾的醫學知識教育、宣導,仍是我們努力的目標之一;而在門診方面,也宣導民眾定期接受糞便潛血檢查,以期早期檢出潛在病患。此外,成醫團隊對於大腸直腸癌的致癌基因研究多年,成果已刊載於世界知名期刊。科內每週定期舉行期刊討論及病例討論會,亦配合國民健康局之政策,成立多科整合治療團隊(含大腸直腸外科、肝膽外科、放射治療科、血液腫瘤科、放射腫瘤科、營養部、病理科及個案管理師),每月第一及三週舉行病例討論會,針對大腸直腸癌患者依據治療指引作深入的討論,讓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療。
|
|
|
外傷科
重大外傷患者常有危及生命的問題需及時安排介入性治療,如何在短時間內診斷出病人的問題,且讓病人接受確實的治療,往往需仰賴有經驗的主治醫師與團隊成員間的配合。然重大外傷病人的處理,一直以來皆是成大醫院尚未落實的區塊,缺乏專責的主治醫師,重傷患者由急診與各科值班醫師聯絡,再與各科醫師討論如何處理病人問題,過程耗時且各科值班醫師多為住院醫師,每年皆會更換,經驗不能累積,無法在短時間內做出正確的判斷;另外,各科之間沒有溝通管道,無法協調,所以重大外傷病人無法迅速接受適當的處理也成了各科之間的問題。
有鑑於此,院方決定成立外傷科,2010年8月由林炳文院長責成,各科分派主治醫師,在外科部李政昌主任、骨科部林啟禎主任、泌尿部楊文宏主任、放射線診斷部蔡宏名主任鼎力支持下,成員來自一般外科、神經外科、心血管外科、胸腔外科、整形外科、泌尿科、骨科以及放射線科,共同組成外傷科並自2010年9月正式運作。成立外傷科以來,皆由外傷科主治醫師24小時值班並至第一線處理急診重大外傷病人,期間每週固定時間開會討論重大外傷病人處理流程,以期快速累積外傷病人處理經驗及改善外傷病人預後。目前各科外傷病人處理流程討論已至一個段落,而今將各科外傷病人處理準則附梓,讓急診及各科住院醫師處理病人有依循的準則,以期改善外傷病人預後。
重大外傷病人預後的改善,有賴於外傷人才的養成以及病人處理流程的改善,外傷科成立至今,距離預設的目標仍有一段路要走,目前仍著力於外傷經驗與知識的累積以及病人處理流程的檢討與改善,此後外傷科會持續成長,也歡迎對外傷領域有興趣的住院醫師,加入我們每週外傷科會議,一同討論也一同進步。
|
|
實驗外科
2016年8月在李政昌副院長與李經維部主任催生下創立。
第一任實驗外科主任為賴昭翰醫師。實驗外科輔導年輕主治醫師進入臨床研究,增加外科部研究風氣,經由定期舉行會議,分享研究心得,提昇外科部整體研究質量。
目前成員
(一)整形外科:薛元毓
(二)外科加護病房:黃彥達、賴昭翰
|
--成大外科非常注重住院醫師之訓練
|
‧ 訂有完整的外科住院醫師訓練計畫。包括基礎和各分科訓練,主治醫師與住院醫師作雙向溝通及討論,以期讓住院醫師有良好的診斷能力。
‧ 對每一年住院醫師的學習,皆訂有minimal requirement,有專責之主治醫師評估住院醫師之手術刀數與內容。
‧各分科的總醫師,在訓練完成時,均足以成為獨立判斷、執行手術之外科醫師。
‧有良好的外科動物實驗室,要求每一位住院醫師皆得參加動物實驗室的訓練。包括豬的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豬的肝臟移植、肺臟移植或心臟移植,老鼠斷肢之再接的microscopic training。對Senior Resident亦設有實驗室研究技巧及生物統計方面的課程,讓住院醫師完成訓練後,允文允武,既能獨當一面開刀,又具有獨立研究的能力。
|
|
--成大外科部重視住院醫師之福利
|
‧ 住院醫師除基本薪水之外,每月由醫院提出部分基金獎勵外科住院醫師。
‧ 鼓勵每位外科住院醫師,由主治醫師帶隊出國參加學會。
有外科部技術人員協助住院醫師處理換藥、放鼻胃管、拆線等工作:
成大外科部係公立醫院中,首家有外科技術人員協助臨床工作者。顯示成大外科部具開放彈性之政策,隨時注意住院醫師之需求,並設法解決問題。
‧擁有舒適住院醫師辦公室:
住院醫師們訓練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工作在一起。考慮住院醫師獲得最大學習效益,值班安排不超過合理之工作量。
|
|
--成大外科部注重研究
|
‧ 鼓勵住院醫師參與主治醫師之基礎和臨床研究計劃,安排病例或系列研究論文著作機會。英文文法編修費用、論文刊登,科部必然提供經費補助。
‧ 年度客座教授訪問計劃:
每年邀請國內外之著名外科教授,做為期數天到一星期之訪問,針對教學、研究、訓練與各層級之醫師作討論,以刺激科部之發展。
|
|
--成大外科部有嚴格的監督系統與考核制度
|
‧ 住院醫師之手術或病人處理,皆在嚴格的監督下完成。養成負責的工作習慣。每個月住院醫師皆有公正的考核,以為未來選擇專科之依據,表示成大外科部對住院醫師之訓練與去留,皆秉公正、公開、公平之原則。
|
|
--成大外科部有良好的工作環境與工作氣氛
|
整個外科部猶如一個大家庭,部裡有"家族,亦即導師制",每一位Junior R與Senior R和一位主治醫師組成一"家族",每個月固定聚餐、討論,就生活上、學習上、訓練上,予以輔導,並作心得交換,部裡主治醫師與住院醫師相當融洽教學相長,住院醫師可在很融洽的環境,工作、學習、訓練。這視非常難能可貴的,也視成大外科之特色。
成大外科部同仁,不但在臨床服務上兢兢業業,更對研究工作不遺餘力,目前正逐步整合邁向建立一個有深度的外科實驗室,內容涵蓋外科生理學,器官移植學和外科腫瘤學。企圖讓品質精緻化,負起教學醫院之重任。
在大學發展強調社區回饋互動的潮流下,成大也未曾落人之後。多年以來本科培育出許多優秀的外科醫師,成為嘉南地區爭相延攬的人才寶庫。同時,配合本院與南區各家醫院結成策略聯盟之合約(佳里綜合醫院,署立台南醫院、署立台南醫院新化分院、署立新營醫院、署立嘉南療養院、署立胸腔醫院、署立嘉義醫院、署立朴子醫院、署立屏東醫院恆春分院),提供訓練期滿之住院醫師更多服務之觸角。而外科系的資深老師們,也盡可能提供諮商甚至交流合作,以協助鄰近區域人手不足的醫院服務病患,凡此均對嘉南地區整體醫療水準的提升,具有深遠的影響。
|